ADEO 珍惜人文價值 種下一顆親倫種子。

為何無竹使人俗?
2017-05-26

1.無肉令人瘦,無竹令人俗。
   [譯文]  飯菜沒有肉吃會使人消瘦,居處沒有竹賞會使人俗氣。
   [出典]  北宋  蘇軾 《於潛僧綠筠軒》
http://blogfile.ifeng.com/uploadfiles/blog_attachment/1008/83/1471283_c719993dae6d4adcd4ed43e3771acfe1.jpg
 
  譯文:
 吃飯可以沒有肉,但居所不可沒有竹子。沒有肉不過是使人消瘦,沒有竹子就會令人庸俗。消瘦了還可以長胖,庸俗可是無藥可救。有人笑我這話,說得有些癡。可如果在綠竹環繞的清雅居所大吃大喝,就太褻瀆它了。這世上哪里有高雅庸俗兼得之事呢。
 
2.
 
   竹子的魅力除了自然的綠以外,是擬人化的,它虛心、有節,文化把它變成了精神性的對象,講的是物質和精神的關系。物質條件差一點,沒有美食,最多人瘦一點而已,無礙大局,而且瘦了還是可以養肥的。精神上如果沒有高雅的喜好,沒有美德,那就俗不可耐了,一旦俗了就無法醫治了。物質和精神相比,美食和美德相比,精神和美德是第一位的。
蘇東坡的千古佳句,概述了中國古代文人對“竹”情有獨鐘的寫照。在上下5000年的中華文化記憶中,“竹”成了無數歷史君臣、隱君志士的精神寄托。文人們托身于廣袤的竹林,朝夕沐浴在修竹篁韻之中,枝疏葉柔清麗俊秀的嬋娟風姿,挺拔凌云剛直有節的操守和特質,體現“竹”的超凡脫俗、清新高雅,令風流名士如癡如醉,沉溺其中,賦竹吟竹贊竹以竹作譜,成了文人墨客的時尚。
    歷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竹林,流連忘返,并非僅僅為了逃避現實社會,而是為了尋找一種精神寄托,意愿的延伸。而現代人身處于鋼筋水泥的世界里,在物欲橫流的時代,都市的繁華與喧囂,財富對于擁有者而言,它僅是一個數字和身份的象征。然而往往如此,內心的缺失世界更需要幸福與寧靜來彌補,而“竹”將是其心靈世界的歸宿,它最能創造一種思遠而心高的精神之旅,更能陶冶人們的情操、凈化人們的靈魂。“竹”的文化在中華民族的古今歷史長河中,它既是品格的文化,同時也是居家的文化。
3.
 
 
       竹之秀美,感竹以虛懷,贊竹之柔韌,羨竹以謙恭。雖無其秀美可人之外表、纖巧婀娜之體態,卻欽羨其堅韌不屈之性格,高風亮節之品格, 虛懷若谷之氣度,清淡高雅之氣質。
       竹,篩風弄月,瀟灑一生。古往今來,多少愛竹的人在吟頌著竹、贊美著竹,他們在詠竹、畫竹中顯志,在愛竹、種竹中明心。唐代的詠竹之詩頗多,你看王維“獨坐幽篁里,彈琴復長嘯。深林人不知,明月來相照。”一一多么清幽絕俗的月夜竹林,多么安閑自得的彈琴長嘯之人啊!
 
杜甫也是個愛竹人,曾有詩曰:“綠竹半含籜,新梢才出墻。色侵書帙晚,陰過酒樽涼。雨洗娟娟秀,風吹片片香。但令無剪伐,會見拂云長。”與竹為伴,把詩人的閑雅之心和安然之志躍然紙上。還有元稹,也有詩云:“新篁才解籜,寒色已青翠。冉冉偏凝粉,蕭蕭漸引風。扶疏多透日,寥落未成叢。唯有團團節,堅貞大小同。”此詩詠的是新竹,末句的“節”為雙關語,既是竹節,又是品節。顯示詩人對堅貞之志的倍加推崇。
4.
清代名吏鄭板橋一生酷愛畫竹,詠竹的詩也不少,其中有一首寫道: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巖中,千磨萬擊還堅韌,任爾東南西北風。”竹成了他人格的象征。
 古今清俊風雅之人,所居之所,皆好種竹。竹姿清逸秀麗,婀娜多姿,其清德逸韻,鼓舞了一代代文人志士親民、虛心、有志、遠節,激發著無數雅士墨客的詩情寫意。每每回到家鄉,我都要流連于竹林,或觀書,或仰天,或小憩,聆聽天籟,心無旁騖,沉醉其中,怡然自樂。
  亮節虛懷竹有德。做一個有馨德的人,曲張有致,兩袖清風,高風亮節,磊落光明,無懼于風刀霜劍,又予人以詩意的享受與生活,則于人于己,是一種福份!
5.
 
             竹子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象徵。竹子不論生長環境多麼惡劣,只要有了泥土、雨水和一絲陽光,即便它生長在斷垣殘壁之間,在夾縫中求生存,仍能以它那毅力不搖、不向環境屈服的精神繼續生長著。竹子永不因外在環境而變色。無論是烈日當頭,還是大雪紛飛,一年四季,始终竹苞松茂。
 
蘇東坡又曾說:「食者竹筍、庇者竹瓦、載者竹筏、炊者竹薪、衣者竹皮、書者竹紙、履者竹鞋,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。」竹子不單在過去有如此廣泛的用途,隨著人類科技的日益發達,竹子的價值更有了許多突破性的發展。竹子豐富的內涵,為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最具代表性的一頁。
 
有節之竹,層次分明,風雅高尚,脫俗出新…故無竹常使人近俗。
世事變遷繁無常,無節之竹令人俗。
竹子中空有節,被古人認為是做人的標準,中空 = 謙虛,有節 = 人有氣節。
梅花就不用說了,蘭花脫俗純潔,自帶幽香。
菊花不似牡丹嬌豔,但開在百花凋零之後,古人認為她堅貞素雅。
這四種植物都能比喻人所要培養的品格,所以,梅、蘭、竹、菊自古被稱為 「四君子」~
 
竹是文人很喜歡作畫的題材,藉以表示自己心中的高遠與自潔。
古人特別看重可以耐寒冬的植物,大概是覺得人生要看得久遠吧?
 
 松、竹、梅被稱為歲寒三友,嚴寒中,多數的植物都孤枝離葉,只松枝傲雪,竹葉依舊青綠,梅花愈冷愈開花,因此都有堅毅、不流俗的像徵(不隨流其他植物寒冬都枯萎了),其中竹莖有一節一節,做人要如竹節一樣有節制、有分吋,而竹子中空,正如君子要虛懷若谷、中空乃心胸能有容,諸如上面的種種特質,都是高潔君子有的特質,非一般俗人可比擬,加上竹高瘦姿態脫俗,常被文人雅士入詩入畫,所以東坡說的無竹令人俗,不只是指實際上沒有竹子令生活起俗,更是指人若無竹子耐寒的堅毅、節操、謙虛及有節的特質,必然是俗不可耐的人
 
 
竹~築~築優、無「築」令人俗
 
 
竹悠,築優 ~ (竹養廉、節明志, 靜而未遠)